
英国《经济学人》杂志今年5月曾在封面刊登习近平身着龙袍的图片(图),并提及中国梦和1793年,隐晦地把习近平治下的中国比作干隆盛世之末,结果激怒北京。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临近,外界质疑习近平能否加快改革的声音也在增加,而且把中国现状与清末慈禧同意实施宪政改革时相提并论。
习近平前日会见外宾时强调,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做出总体部署。但是,中共近期对意识形态的整肃已遍及网络、媒体、大学校园,对宪政、普世价值的攻击更令自由派、改革派寒心,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案二审定案亦未转化成推动改革的助力。可以说,当局所营造的舆论环境与支持改革是背道而驰的。
习近平是乾隆还是慈禧?中国将走向盛世末路还是已走入乱世深渊?《经济学人》的报道还比较含蓄,而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(Orville Schell)就坦白说,习近平和慈禧太后是异曲同工,面临同样两难──改革太慢会造成社会停滞,改革太快将引发动盪。
温家宝频亮相 改革派展力量
其实,海内外近年不乏把今日中国比作清末的言论,特别是官场腐败的严重性。中共中央党校喉舌《学习时报》亦发表《慈禧太后为甚么想立宪》的文章,劝喻中共领导人莫错过宪政时机。而任上高举改革旗帜的前总理温家宝近日频亮相,在央视谈习仲勛,昨日又宴请印度总理辛格,似乎是改革派也在展示力量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